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18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无锡召开
首页> 食品频道 > 正文

第18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无锡召开

来源:光明网2023-06-01 17:41

  5月29日—31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共同承办的第十八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无锡举办。来自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业以及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600余位代表参会。

  大会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带来最具前瞻性的近70场精彩报告,集中展示我国乃至世界益生菌科研与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通过高质量创新为益生菌行业注入澎湃动力。大会同期发布了“益生菌功效性研究与评价的科学综述”“2022—2023年益生菌行业创新趋势”和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LOGO。

  以科技强化益生菌行业的实践创新

  当前,我国益生菌行业在新的发展任务、发展主题和发展环境下,面临诸多更深层次的新挑战。如何加快推进自主知识产权菌种的产业转化及创新应用,不断强化科技对益生菌产业实践创新的重要支撑,逐步提升益生菌研究在跨学科交叉延伸中的学术自信?如何坚持风味与健康双导向,开发出更多满足消费多元化需求的创新产品?如何实现日趋繁荣的益生菌市场的科学监管以及企业如何在火热的市场发展中坚守底线?以上问题都对政、企、学、研提出更高的要求,行业发展任重道远。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教授在致辞中谈到,回顾我国益生菌行业发展历程,三件标志性事件深刻影响并推动着我国益生菌科学与产业发展的整体格局。一是以科学为基,发布《益生菌的科学共识》。面对“益生菌无用论”“益生菌万能论”舆情风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知难而上,集结益生菌领域最具权威的科学家,正本清源,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定海神针”。二是18年坚守,培育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专业平台。在推动我国益生菌学术研究快速提升、扩大对外交流、引领产业创新、培育面向行业未来的新生力量、拓宽行业视角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益生菌领域年度科技智慧与产业创新的集结地。三是深度参与并系统构建益生菌全链条标准法规体系顶层设计。建立基于科学、鼓励创新的益生菌标准法规体系,对构建益生菌健康发展新生态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企业峰会 共话行业新格局

  经过20多年的积淀和发展,益生菌行业中一些企业快速成长壮大,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卫、亚洲乳酸菌学会联盟副主席何国庆共同主持的企业高峰论坛环节,来自IFF、养乐多、伊利、三元、嘉吉、味全、科拓恒通、乐斯福、诺维信等益生菌行业企业代表同聚一堂,共同就益生菌行业的科技新动态及行业新格局开展深入探讨。为满足益生菌产业链上下游各企业间充分交流、协同发展的需求,大会期间还设置企业展示区域,供益生菌上下游企业交流新技术、展示新产品。

  益生菌行业已逐步走向成熟,在打造我国益生菌全球竞争新优势的过程中需要各界共同努力、持续发力、赓续接力。第十八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再次聚集起益生菌行业和其他跨领域的权威专家与企业家,在交流与碰撞中激发新理念、新思路,通过持续的创新与突破蓄积起更大的力量,在培育我国益生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坚定地选择与科技同行。(李晶)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孔子一辩》新书首发

  • 宁夏银川:倡导全民阅读 共享读书乐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胡大刚介绍,苹果果实硬度是影响果实耐贮性、运输性、货架期和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品质性状。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苹果采后保鲜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园艺作物的品质改良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2025-04-21 10:13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2025-04-21 10:12
在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上,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通知,强化成果共享。
2025-04-21 09:27
在不少科研人员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撬动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引擎。
2025-04-21 09:21
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市场“准入证”。
2025-04-21 09:16
只有加大惩处力度、让造假成本远高于造假“收益”,才能有效祛除学术造假这一顽疾
2025-04-21 09:19
不仅是花粉,杨柳树的种子、悬铃木的果毛等形成的飞絮,可能携带过敏原,也给人们带来困扰。
2025-04-21 09:18
不久前,北京成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产业领域,给“硬科技”企业送去“及时雨”。
2025-04-21 09:14
值得一提的是,“破晓”存储器件的稳定性高度依赖工艺流程的一致性,通过AI算法对工艺测试条件进行科学优化,能够推动技术创新与落地。
2025-04-18 10:03
向高处攀,能攻克“卡脖子”技术;往深里钻,能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坚持面向应用,面向生产一线,注重产学研结合,培育兼具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工科人才——这是教育的有力支撑。
2025-04-18 09:36
春耕正忙,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的高标准农田,连片油菜花正被翻耕回田,为稻田积蓄肥力。
2025-04-18 09:29
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始终是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类多元化需求。
2025-04-18 09:27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德仁来到禄劝县第一中学,为现场600名初中学生作当日首场讲座。
2025-04-18 09:23
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主泵成功吊装就位,这标志着“玲龙一号”进入系统安装关键期,为后续机组调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04-18 09:22
瞪羚企业在中国的实践始于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推出的“瞪羚计划”,旨在通过金融支持帮助高成长企业跨越初创期困境。
2025-04-18 09:21
文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也必须紧扣文化的特殊属性,把握好正确的方法原则。
2025-04-18 09:20
儿童是嗓音障碍的高发群体,更应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
2025-04-17 10:36
大数据若停留在实验室,便失去了意义。我们的目标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再升级为决策支持。
2025-04-17 10:30
面对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我们亟须构建完备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
2025-04-17 09:30
立足经验,破解问题,继续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布局,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2025-04-17 09: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