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解密大国司厨——益海嘉里金龙鱼让国人整年吃“鲜米”
首页> 食品频道 > 正文

解密大国司厨——益海嘉里金龙鱼让国人整年吃“鲜米”

来源:光明网2023-02-13 17:24

  近年来,粮食安全与科技创新日趋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民的消费需求日益激增,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从追求“吃得饱”开始转向追求“吃得好”。

  大米,是国民餐桌上的重要角色。日日吃鲜米,顿顿吃鲜米,成为广大国民的新追求。近年来,益海嘉里金龙鱼坚持科技研发,加快推进“藏粮于技”,打造符合国民消费升级的粮油产品,用农业科研创新“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老百姓整年都能吃“鲜米”,不再只是愿望。

解密大国司厨——益海嘉里金龙鱼让国人整年吃“鲜米”

  大国司厨,粮油行业的多个“第一”

  益海嘉里金龙鱼在油粮行业中,获得的桂冠数不胜数。无论当下,还是未来,都引领着消费观念的革新。

  吃米也要吃“鲜”,这对大米的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凭借多年来在大米行业的深耕发展及对“鲜米”品质的执着追求,益海嘉里金龙鱼创新推出了“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创新体系,运用技术和工艺,在“鲜割、鲜谷、鲜存、鲜碾、鲜装、鲜食”六个关键环节,从全产业链来确保大米新鲜和食用品质。益海嘉里金龙鱼稻谷“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及产业化,荣膺2022年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解密大国司厨——益海嘉里金龙鱼让国人整年吃“鲜米”

  不仅仅是在大米领域,在食用油等整个粮油板块,益海嘉里金龙鱼大力投入研发,不断推陈出新了一系列满足消费者高品质、健康化需求的产品:从1991年金龙鱼第一瓶小包装油横空出世,改变了国人从吃散装油到小包装油的习惯;到2002年第2代金龙鱼调和油上市,“1:1:1黄金比例”的膳食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再到推出金龙鱼稻米油,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品类;以及采用绿色精准适度工艺技术推出“金龙鱼零反式脂肪” 系列食用油,不仅能确保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控制在“0”标准之内,还保留了8成以上植物甾醇、维生素E等营养元素,将食用油的健康、安全、营养提高到全新维度。

解密大国司厨——益海嘉里金龙鱼让国人整年吃“鲜米”

  突破“零反”并非一蹴而就,这是科研人员十几年努力的成果,其背后攻克的难关不尽其数。对于单一油种、单一批次,要实现反式脂肪酸的精准控制并不难,但要将不同油种,所有批次都实现“零反式脂肪酸”,此前在全世界范围还从未实现。益海嘉里金龙鱼投资3亿元,在全国启动26座加工工厂,针对每一油种不同的加工工艺进行精准定制,克服优质原料的供应链挑战,最终实现了业内前所未有的突破。对于“零反”系列食用油的面世,益海嘉里金龙鱼研发总监姜元荣骄傲地说:“现在油脂加工技术非常前沿的欧洲的公司,目前都达不到这一点”。 

  益海嘉里金龙鱼也向古老的传承中寻求珍宝。旗下专业的花生油品牌,以“胡姬花古法压榨” 对传统工艺的深度挖掘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胡姬花保留并创新非遗技艺精髓,应用到产品品质中, 经过几代人的匠心打磨,胡姬花将古法榨油技艺升级为如今的古法六艺,既能保持良好的传统风味,又能保留更多营养物质。2015年,“胡姬花”古法花生油榨油技艺被列入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解密大国司厨——益海嘉里金龙鱼让国人整年吃“鲜米”

  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波表示:“好吃、美味、安全这是基本的需求,除此之外,还要让消费者吃得更营养、方便便利,还不能太贵,我们现在要做的这些事情,就是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愿望。” 这些领先,正是益海嘉里金龙鱼以强大的科技引领能力,推动中国粮油行业从无到有的市场化变更的缩影,也是满足所有消费者愿望的具体体现。

  藏粮于技,永不停息的科研创新

  所谓创新,既在“创”,也在“新”。改变资源的产出,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其能够创造价值。六步鲜米精控技术仅是益海嘉里金龙鱼水稻加工生产创新实践的一隅。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全世界约三分之一的稻米产量,但过去的粗放产业模式只为获取大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稻壳、米糠无法有效利用又难以处理,容易带来环境污染。通过十几年生产结合研发的探索,益海嘉里金龙鱼建立起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将“一粒米”用到极致,米糠炼油,稻壳做燃料,稻壳灰还能制轮胎。益海嘉里金龙鱼米业事业部总监王巍说:“按照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品牌大米只是此模式的一个产品,而所谓的副产品可能将来成为主要的产品和盈利支柱,我们认为这应该是一个利国利民、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解密大国司厨——益海嘉里金龙鱼让国人整年吃“鲜米”

  大米加工的副产品米糠中含有约14%至24%的植物油脂,是优秀的食用油原料。“米糠如果不在8到10小时之内快速地进行灭酶稳定化,就会氧化酸败”,米糠的稳定处理,是一项难题。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益海嘉里研究团队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题,研发出酶法脱胶等50多项技术专利,实现了稻米油精炼的技术突破,不仅可以把米糠里特殊含有的维生素E、植物甾醇、谷维素等保留,还可以去除不好的东西,使得老百姓能够吃到的营养的、健康的、安全的稻米油。稻米油的变废为宝、深度加工,把原来一个完全是零的市场,全部再创造出来。

  水稻循环经济模式能真正全面贯彻节粮减损,落实藏粮于技,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在大米生产环节,采用“六步鲜米精控技术”,不仅使得消费者能够享用更加优质的鲜米产品,同时也能减少平均至少达百分之五的田间损失。以北方一作取水稻产量估算若采用鲜割模式,能够减少约235万吨损失,相当于吉林省水稻年产量的三分之一。稻米油精炼技术的突破,也为中国油料进口减轻不少压力。经测算,如果全国约2亿吨水稻加工产生的米糠都用于榨油,可生产约230万吨稻米油,约为全国小包装油供应量的5%,相当于为国家节省1.1亿亩大豆耕地,能对中国油脂的自给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不断创新的同时,益海嘉里金龙鱼不忘品质为先。继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食用油独家供应商之后,益海嘉里金龙鱼又成为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赞助商、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4年巴黎奥运会连续三届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粮油产品赞助商,通过参与奥运有力地向消费者做出品质承诺,保证奥运供应品与供应市场的产品同品质。正是对每个产品质量的坚守与严控,在2021年获得中国质量奖,也是粮油行业唯一获奖企业。

  由此可见,大国司厨的品牌密码,是团队永不止步的技术革命与创新。为国人提供世界级安全餐桌食品的背后,是多少科研人员夜夜奋战的成果。

  一粒米,一滴油,是对14亿中国人健康与温饱的守护,也是强大科研实力背后的大国担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益海嘉里金龙鱼作为国内重要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之一,未来将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厨房食品,用科技创新守护中国饭碗,助力农业强国建设。(许言)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荣成:牡蛎迎丰收

  • 安徽淮北:校园科技节 感受科技魅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由于轴子暗物质信号极其微弱,经典磁场干扰可能成为高灵敏识别轴子信号的巨大挑战。
2024-11-12 09:09
该项目位于福建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5.2米/秒、最大风速可达48米/秒。
2024-11-12 09:09
在“夸父”设施园区,有数座单体建筑(科研厂房),它们都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科研厂房里都有多个系统正在建设和运行。
2024-11-12 09:08
未来,核聚变能将在人类的能源系统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来自核聚变的清洁、持久且便宜的电能会走进千家万户。
2024-11-12 09:06
非编码RNA可能成为未来癌症诊疗的新指标和新靶点,其独特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也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
2024-11-12 09:05
11月11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展翅珠海,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
2024-11-12 09:06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火箭这类跨学科教学项目“赋能”,是开展科普教学创新的有效尝试。
2024-11-11 09:39
今年的滑雪季即将到来,全国冰雪资源何处多?日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综合多种气象指标发布了冰雪资源数据,为滑雪爱好者和滑雪场经营者打造了一把“冰雪资源量尺”。
2024-11-11 04:05
受今年第22号台风“银杏”影响,预计11月11日至12日,海南省中部及东南部将有中到大雨,万泉河、昌化江及沿海部分河流将出现小幅涨水过程。
2024-11-11 04:05
这一研究成果区分了BLA向同侧和对侧大脑半球投射在情绪和相关记忆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发现了BLA到对侧NAc神经投射在编码负性情绪和引发逃避行为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跨脑半球神经连接的一个重要功能。
2024-11-11 04:05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大国间竞争形成叠加态势,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
2024-11-11 04:05
收获时节,走进浦城县仙阳镇的谢华安院士工作站,种粮大户钟安森没有下田,而是在大屏幕前查看农田的各项数据。
2024-11-11 04:05
11月4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
2024-11-08 09:59
为了种出茁壮可口的生菜,这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农科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高校院所的年轻人使出浑身解数。最终,产量高、品质好、能耗低、花费少的队伍将会胜出。
2024-11-08 09:57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张军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全球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光能利用率创造世界纪录。
2024-11-08 09:55
11月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首场活动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该活动以“焊牢科技与产业融合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通过供需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024-11-08 09:55
北京时间11月6日8时50分,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2024-11-08 09:53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建设正式启动。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建设,建设周期5年。
2024-11-07 03:50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以下简称“CHES计划”)观测策略日前在国际期刊《天文学杂志》发表。研究人员还模拟了目标恒星HD 88230周围宜居带存在一颗类地行星的情形,并进行了仿真观测与数据拟合。
2024-11-07 09:5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副研究员杨阳团队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低毒性蓝光胶体量子点,并以其溶液为光增益介质,实现了高度稳定的液体激光输出。
2024-11-07 09: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