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白羽鸡前世今生”调研报告》发布 鸡肉消费增长为全球普遍规律
首页> 食品频道 > 正文

《“白羽鸡前世今生”调研报告》发布 鸡肉消费增长为全球普遍规律

来源:新华网2021-12-09 19:0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网北京12月9日电(郭良 任禹西)现代社会健康膳食的发展趋势促使人们在肉类消费上更倾向于选择低脂高蛋白肉类,鸡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优势使其在国内外肉制品消费中都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由于消费者对白羽鸡的不了解,产生了很多误解。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2021年4月20日组织国内营养、食品安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专家对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泰森白羽鸡养殖和屠宰加工厂进行了调研。该分会于近日邀请有关专家就白羽鸡的食品安全与营养进行专项研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志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安全首席专家刘文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研究员李清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霍军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车会莲、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贾宁、麦当劳中国公司事务部副总裁赵崔华、麦当劳中国供应链管理副总裁张雁儿参加了调研和研讨。

  鸡肉消费增长为普遍规律

  随着健康与便利需求的释放叠加,供给效率改善,鸡肉消费增长为全球普遍规律。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数据显示,世界主要国家肉类消费结构中鸡肉占比从1961年的10%增长到2017年的39%。我国禽肉产量从1986年的13.3%增长到2017年的20.9%,鸡肉占肉类产量的15%,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肉类。白羽肉鸡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饲料转化率远高于其他肉类。2020年白羽鸡肉产量约977万吨,占2020年禽肉总产量的41.38%。有专家根据肉鸡品种差异,对2015年至2030年鸡肉消费市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了预测。到2030年,鸡肉消费量将继续稳步增长,白羽肉鸡人均消费量将达到5.34公斤。

  “速生鸡”白羽鸡不是激素催大的

  白羽鸡起源于美国的白洛克鸡,1888年美国将白洛克鸡列为培育品种,他们从自然界的鸡中选出长肉快、下蛋多的自然品种,再进行人工育种,其中以白色羽毛为特征的白羽鸡脱颖而出。

  此前,网络上关于“白羽鸡是激素催大的”等信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网从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等相关专家获得了权威解答。因白羽鸡是目前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鸡种,所以被媒体冠名为“速生鸡”。有消费者对鸡的生长速度还停留在传统土鸡需养殖一年才能出栏的认知阶段,对现代肉鸡40天能长到1.5-2.5 公斤难以置信。事实上,现代肉鸡能长这么快主要得益于科学的品种选育、科学的饲料配方和良好的环境控制条件。光照、温度、湿度这些指标都以周龄、日龄、时段为单位逐级设置管理方案,精确控制环境。而且给肉鸡吃激素,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使用激素可增加肉鸡的患病危险,增加死亡率。我国也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激素,否则会承担刑事责任。

  白羽鸡营养丰富 在我国消费占比较大

  相比于牛肉和猪肉,鸡肉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功能,且鸡肉肉质细嫩,滋味鲜美,其中含有丰富营养物质。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且利用率较高,是蛋白质的理想来源。白羽肉鸡胸、腿肌肉发达,脂肪含量少,肉汁丰富,适用于油炸、烧烤,煎炸等鸡肉烹饪方法,是熟食、快餐企业的最好的选择。霍军生认为,人们对早期散养鸡的概念根深蒂固,应该加强白羽鸡起源、养殖方式、营养指标、加工及烹饪特点等方面的科普。此外,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标准化首席专家刘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贾宁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

  注重质量安全控制 提高肉鸡养殖的核心竞争力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肉鸡加工企业属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从加工企业出厂的产品将直接供应到消费者的餐桌上,肉鸡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管控非常重要。深入研究肉鸡加工企业质量体系,对提高当前肉鸡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在泰森实地调研中,专家们看到整个养殖过程从饲料,室温,环境,到屠宰加工全过程都是科学安全的。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研究员李清泽表示,关于肉鸡生产,科学养殖、健康养殖需要解释清楚,监督检测结果需要令人放心,整个环节都是消费者希望了解的。

  对于肉鸡加工企业来说,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需要从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方法、程序和模式等方面来建设。开启精准、智能、模块化的肉鸡养殖2.0时代,提高了我国肉鸡养殖的核心竞争力。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服贸会媒体吹风会及场馆探营活动在京举行

  • 甘肃榆中:积极开展灾后恢复工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