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食品频道 > 正文

鄱阳湖畔寻“鲜米”

来源:光明网2021-10-14 18: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0月10日,金龙鱼稻谷鲜生新米节活动在江西鄱阳湖畔举行。金龙鱼稻谷鲜生邀请世界冠军、五星拳王蔡宗菊、金龙鱼经销商以及抖音达人,赴稻田开镰收割、见证稻谷鲜生湖畔农家香米丰收、游湖观赏鄱阳湖畔“鲜米”产地的好风光。

鄱阳湖畔寻“鲜米”

  见证鲜米好生态,共享丰收喜悦

  水系纵横、生态优美的江西鄱阳湖流域,是世界六大湿地之一,也是亚洲面积最大、物种最丰富的湿地。充足的光照、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让这片宝地孕育出清香宜人、品质出众的金龙鱼稻谷鲜生湖畔农家香米。

  金黄的稻浪见证着丰收的喜悦,此次金龙鱼稻谷鲜生新米节上,世界冠军蔡宗菊与金龙鱼集团领导一起收割了2021年秋天鄱阳湖畔的第一捆鲜稻,实地观赏金龙鱼稻谷鲜生大米鄱阳湖生产基地的优良生态环境,见证鲜米好生态,共享丰收喜悦。

鄱阳湖畔寻“鲜米”

  现场,蔡宗菊表示,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她一直在寻找新鲜好吃的大米,此次新米节活动,让她近距离了解了稻谷鲜生大米的新鲜品质。稻谷鲜生敢为天下“鲜”的精神,以及用行动推动行业标准和技术升级的作为,也让从事“勇敢者的运动”——拳击的她深怀好感,在此次活动中,蔡宗菊也接过了稻谷鲜生鲜米品质监督官的重任,为稻谷鲜生大米应援。

鄱阳湖畔寻“鲜米”

  六步精控技术,成就“鲜米”品质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老百姓对于“大米”等主食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温饱”,健康营养、美味新鲜也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用户对高品质“鲜米”产品的需求,金龙鱼稻谷鲜生大米应运而生。金龙鱼稻谷鲜生品牌以金龙鱼大米产业链创新技术为依托,建立了高标准的“鲜米”管理体系。通过“六步鲜米精控技术”——鲜割、鲜谷、鲜存、鲜碾、鲜装、鲜食,金龙鱼稻谷鲜生精准把握大米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技术和工艺上力图确保大米新鲜和食用品质,全链路呵护稻米的新鲜品质。

  “鲜割”精准把控收割时间,提升粮食产量的同时更好地保持“鲜谷”风味、营养和口感,原粮低温储藏的“鲜存”方式,实现虫害精准防控,低温升碾米的“鲜碾”技术与适度加工的理念相结合,保证了稻谷的新鲜度与安全性,低氧保鲜的“鲜装”和高效的产销供应链,则为稻谷鲜生大米的短保“鲜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金龙鱼稻谷鲜生对鲜米科技的探索,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更“鲜”的食味体验,还进一步实现了节粮减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让金龙鱼稻谷鲜生多次收获行业权威奖项的认可。从2021全国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大会上,接连斩获“技术创新奖”与“产品创新奖”,到荣获2021世界品质评鉴大会“金奖”荣誉与金谷奖—产品质量奖,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成就了金龙鱼稻谷鲜生的荣誉加身。(永文)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服贸会媒体吹风会及场馆探营活动在京举行

  • 甘肃榆中:积极开展灾后恢复工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