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守护非遗古法技艺精髓 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攻坚花生食安难题
首页> 食品频道> 食品要闻 > 正文

守护非遗古法技艺精髓 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攻坚花生食安难题

来源:光明网2025-03-10 09:55

  3月4日,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在“种质资源、食品安全、风味油脂、植物蛋白”四大研究方向的框架指引下,全面开启花生原料安全与品质升级相关的课题研究。中国工程院张新友院士作为研究院的首席顾问,在上合国际食品创新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领衔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团队深化技术攻坚。旨在破解花生原料污染物残留与花生种质资源创新两大行业难题,为胡姬花古法花生油“古法六艺”的高质量传承筑牢安全、品质的双基石。

守护非遗古法技艺精髓 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攻坚花生食安难题

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项目签约仪式

  筑牢花生产业安全根基,开启全产业链技术攻关

  2025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挖掘油菜、花生扩种潜力”。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花生产业仍存在种质退化、污染物残留等发展瓶颈。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组建由张新友院士顾问团队领衔的专项课题组。基于研究院“种质资源”与“食品安全”两大科研模块,技术突破两大核心问题——不仅要重点培育抗病性强、出油率稳定的专用型花生新品种;还要建立从田间到餐桌食品安全的全程污染物监控体系。以科技赋能胡姬花古法花生油“古法六艺”重要工艺,确保非遗技艺既保留传统精髓又符合现代食品安全标准。

守护非遗古法技艺精髓 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攻坚花生食安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发表讲话

  张新友院士在项目会议上强调:“我们的科研是为传承非遗古法技艺精髓构建安全防护。通过种质改良与全程质控,让每粒花生都蕴含安全基因,这才是非遗技艺的高质量传承之道。”

  未来,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仍将持续深耕花生全产业链攻关,筑牢产业安全根基,为胡姬花非遗古法技艺的高质量传承,提供坚实保障。

  科技守护非遗传承,胡姬花“古法六艺”的现代化表达

  作为胡姬花“古法六艺”高质量传承的重要主体,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已初步形成了“课题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

守护非遗古法技艺精髓 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攻坚花生食安难题

2024年全球食品工业奖最佳产品风味奖

  此前,胡姬花古法小榨花生油,胡姬花古法花生油(蒸鱼专用)已斩获2024年全球食品工业奖最佳产品风味奖,在花生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保驾护航下,“只做花生油”的胡姬花,将“传承”“专注”与“追求极致”的品牌基因体现得淋漓尽致。

守护非遗古法技艺精髓 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攻坚花生食安难题

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姜元荣博士发表致辞

  科技守护不是完全替代传统,而是让匠人精神更精准、更高质量地传承。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姜元荣博士表示,“通过张新友院士团队核心攻关的科研课题与非遗古法技艺精髓的深度融合,我们试图为胡姬花古法花生油的“古法六艺”注入优质基因,也为非遗技艺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非遗古法技艺精髓 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攻坚花生食安难题

胡姬花古法小榨花生油

  本次科研合作,切中了花生产业发展的要点与创新点,将从源头上确保花生种植资源的优质与安全,为胡姬花古法花生油的原料品质提供坚实保障,通过科技创新的系列举措,提升“古法六艺”每道工序的品质安全保障。在“古法六艺”现代化表达的进程中,胡姬花古法花生油也成功通过“科研+非遗”的融合模式,真正实现以科技守护非遗传承,为非遗古法技艺的高质量传承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走上广大消费者餐桌的产品,不仅可以追忆“老油坊的香”,更吃得舒心、吃得放心。

  持续深耕花生产业,构建全球竞争力

  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持续深化的战略布局,随着持续积累的科研资产,正通过来自全球顶尖科研实力的院士专家顾问团,转化成为真正能够支撑花生产业升级的切实成果。

守护非遗古法技艺精髓 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攻坚花生食安难题

姜元荣博士携张新友院士走访益海嘉里(青岛)食品工业园

  自成立之初,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就立下了坚定的目标。随着持续不断地深化研究,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餐桌的转化。为胡姬花古法花生油的高质量传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消费者带来更高品质的胡姬花古法花生油,也为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样本。

  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在科研攻关方向的持续深耕,不仅是在培育一粒更好的花生,更是在守护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精髓。通过不断强大科研实力,让非遗古法技艺拥有更优质的“种子”,这是科技对非遗传承的最高敬意,更是胡姬花古法花生油“科研+非遗”组合模式所引领的行业发展新路子。

守护非遗古法技艺精髓 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攻坚花生食安难题 

  未来,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也将继续深耕四大攻坚方向,以丰硕成果为胡姬花“只做花生油”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也让胡姬花古法花生油这份传承非遗古法技艺精髓的花生油香,成为世界读懂中国农耕文明的特色名片。(李晨西)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安:4.8万吨独塔斜拉桥成功转体

  • 内蒙古扎赉特旗:积极备春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路,本是一桩简单的小事,但对瘫痪病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加福民团队采取微创手术,将2个直径约1毫米的电极芯片植入到运动脑区,脑部、脊髓的手术可在4小时左右一次完成。
2025-03-10 09:10
近年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以创新为引擎,其智能工厂代表了当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
2025-03-10 09:09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代表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发展的同时,引发的技术风险也日益凸显。
2025-03-10 09:0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10 05:05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生命研究领域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阐述了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并揭示了深渊生命成为人类资源宝库的无限可能。日前,相关科研成果以封面专辑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2025-03-10 05:20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3-10 05:05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2025-03-07 04: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07 04:50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7 04:50
很多研究认为,活性氧超氧阴离子不利于人体健康。
2025-03-07 04:50
去旅游,找AI做个攻略;要开会,让AI写好PPT;田间地头,智慧农业精准控制着土地的湿度和养分;崇山峻岭,无人机在人迹罕至处巡视高压电线……
2025-03-07 04:50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部新修订的科普法有哪些重要变化?未来,助力科普事业大发展,又该如何充分发挥法制保障作用?
2025-03-07 04:50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2025-03-06 09:10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2025-03-06 09:06
DeepSeek等科技新锐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潜力,也为其他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2025-03-06 09:0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2025-03-06 06: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当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还存在转化‘鸿沟’,尤其是全链条体系尚未完全贯通。”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科技创新的“痛点”。
2025-03-06 06:00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2025-03-06 06:00
专家提示,科学预防带状疱疹,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
2025-03-05 09:00
在“春晚机器人”的“原产地”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动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2025-03-05 09: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