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便利蜂:用科技创新为食品安全赋能

便利蜂:用科技创新为食品安全赋能

2018-12-20 17:34来源:中国经济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2月20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便利蜂公司联合主办的“便利+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在京召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会长顾振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刘秀梅等业内十余名知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会议,各位专家和学者以便利蜂的“便利+”战略发展理念为案例,对便利店行业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

  “我们以全直营模式为品质护航,由总部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品质标准,用心为消费者打造干净卫生、营养美味、服务便民的连锁品牌便利店标杆。”论坛上,便利蜂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便利蜂的新模式新理念。便利蜂作为科技创新型便利店的代表,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努力践行“品质生活便利中国”的美好愿景。便利蜂食品安全部和品管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在食品安全及品质管理工作方面的特点。

便利蜂:用科技创新为食品安全赋能

  孙宝国院士发表报告:“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孙宝国表示,有很多人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这句话没有错,其实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很长的历史。比如卤水点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卤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而氯化镁就是食品添加剂中的食品凝固剂;一说到食品安全,很多人误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就是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缺乏准确、科学、系统的认知,使得食品添加剂成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背锅侠”。普及食品添加剂科学知识和相关法规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不管是发达国家或者其他发展中国家,公众都需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食品添加剂。迄今为止,中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件是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

  “比如过量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但如果肉制品中不添加亚硝酸盐,就会造成肉毒杆菌繁殖。”孙宝国表示,所以现在所有肉制品当中都加了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据介绍,我们国家对食品添加剂有三个规定:第一个规定,这个品种必须是我们国家允许使用的;第二,必须在规定的使用范围之内使用,不能超范围使用;第三,不能超过最大允许的使用量,或者有些食品添加剂不能超过它的最高残留量。

便利蜂:用科技创新为食品安全赋能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吴永宁发表报告:“可追溯体系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据他介绍,可追溯性是整体食品安全保护计划的一部分。国家和企业应该具备食品可追溯的能力,这是监管部门、企业和造假者的赛跑。企业内部应该有能力追溯内部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外部”可追溯性,指有能力追溯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联系。目前,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关注的日益增加,可追溯性可以改善供应链管理,增加供应链信心,进行过程改善和减少食物腐败、浪费和损耗等,也可以减少运营成本,减少风险。

便利蜂:用科技创新为食品安全赋能

  “食品安全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舆论的风吹草动都会让政府和行业高度警惕。”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博士在题为“食品安全舆情与风险交流”的报告中表示:在当前舆论环境下,企业如履薄冰,能否及时、科学、稳妥的回应舆论关切是避免危机爆发的关键。对于企业而言,要做好三道防火墙。首先是提升自身合规水平,从源头控制风险隐患。其次是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加强和专业界、媒体的沟通和交流,关键时候做到发得出声、传得出去。第三是专心做好产品和服务,用真情实意感染用户,提升用户粘性,实现“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的效果。(王蔚)

[责编:赵清建]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今日腊八,来一碗家乡的腊八粥

  • 多彩活动迎腊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2025-01-06 02:50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2025-01-06 02:15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2025-01-06 09:49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2025-01-06 09:48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2025-01-06 09:47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加载更多